:ID: 5B2D9CCF-8974-4F0C-BD87-0FD0B0CB3276

昨天中午,原单位同事一起小聚,同事小谭问我为何当初要辞职,有什么真正不开心的缘由吗?我给她认真回复了一封信,解释我辞去公职的原因。其实无他,当内心的理想与现实有较大出入时,我曾经选择妥协,但无法背离我内心的抗拒,最终选择不妥协。

小谭,你好。

你昨天中午很认真地问我,为什么对在行政楼工作不满意,有什么真正不高兴的原因吗。我感觉你很真诚,于是今天我也认真地回答你,除了昨天说的对各部门各自为政,都从各自利益出发争功免责感到非常失望以外,最主要的原因是:我不同意学校大部分人对科研的认识以及对科技处的定位,包括领导和普通老师。在我看来,科技处的真正职责如下:

  • 切实提高老师们对科研的认识。对于大学来说,学术研究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,没有科研的教学,就沦为了职业学校,无法真正培养有创新思想的学生。而学校绝大部分人竟然觉得,科研是在抢大家的利益,科研是争名夺利的手段之一,而忘却了高校的基本职责:培养人才、科学研究、服务社会。这三项中,每一个都和学术研究密切相关。
  • 真正挖掘和帮助认真做学术研究的老师,不论一个学科有多弱,老师们做科研的起点和水平有多低,都不要紧,只要他们愿意做,学校就要鼓励和支持。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奖惩制度,“奖“是用来鼓励,而不是让少数人“发财”;“惩”是用来规范学术氛围,防止部分人弄虚作假,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。因此,坚决要杜绝假经费、假论文,更不允许科研假获奖。这会极大地破坏学术风气,造成教学-科研的人为对立。
  • 真正做好教师们科研的助手,首先搞清楚学校科研的现状,需要哪些外部资源。比如,教师们做研究,遇到困难需要合作,科技处要联系外部合作者,牵线搭桥。普通老师是没有这个资源和条件的。科技处要尽可能地帮助各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,扩大老师们的视野和学术交往。所以,建立国际合作,至少是国内学术机构的合作,是完成这一功能的有效办法之一。而现在实际的所谓合作,只是花钱走关系,为少数人服务。为评奖、争项目搞私下内幕交易而已。
  • 在学校学术研究氛围真正建立起来的大环境下,积极扩大学校的成果宣传,对接政府、企业,真正做到成果落地转换,构建社会的实际需求与老师的科研成果之间的桥梁。
  • 科研不仅要面对教师,也要面对学生。对学生的创新思想培养,不能只放在教务处,而应该是科研-教学-学工一起来做。帮助学生培养提出问题-自我学习-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学生的这种能力,不是简单的在课堂讲授45分钟就可以掌握的,最好的办法是:项目实践 ––– 亲自动手 –––– 有学术研究能力的老师辅导。只会课堂讲授的老师,哪里能完成这样的培养任务呢?
  • 做好学术道德和规范的监督执行。

你看,不论是学校还是科技处,现行的做法都和我的设想相去甚远。我们疲于应付的是如何快速提高学校的科研指标,于是对假经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甚至主动去做假;对论文从来不去探究学术价值,而只沉醉于影响因子有多少,可以得到多少奖励;花费大量的资源去拉关系,为了评奖,为了争项目……。后果是,真正做研究的老师,得不到支持 –––– 领导们占据大量的资源获得了好处;做教学和科研的老师人为对立,相互看不起 –––– 一个老师是否有真正的学术本事,大家是心知肚明的,一个弄虚作假又得了如此多利益的“假科研”,当然会被鄙视。而且,对于很多高校来说,学校的经费有限,都用去扶植“假科研”,切了教学的蛋糕,自然会造成底层的分裂。

昨天谈起,这次省教学奖的评选,特等奖、一等奖、二等奖几乎都是各单位的领导,而且大多还是主要领导。这已经让我极其愤怒了。实际上,在科研界,大致也差不多。不过由于科研有全世界的学术评价,领导们还有一点点畏惧。教学完全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,就明目张胆成了这样。

于是,我觉得我作为一个处长,是无能为力摆脱上述困境、解决上述问题,也无法实现我的抱负的。我曾经委曲求全,暂时隐藏自己,待时而动。但发觉实际操作下来,十分违背我的内心准则。孟子说,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”。我想了想,对于我,“达”是不可能的,独善其身也许能勉力为之。孔子坚持:“笃信好学,守死善道。危邦不入,乱邦不居。天下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。邦有道,贫且贱焉,耻也,邦无道,富且贵焉,耻也”。我觉得,在原单位得到越多好处,越感到“耻也”。

维克多·弗兰克告诉我们:人有终极的自由,那就是 ––– 选择的自由。

所以,我选择辞去所有公职,离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