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穆先生的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一书,断断续续看了两个多月,终于看完了。年轻时多次听说过钱穆的大名,但对于他的书,总提不起兴致,好像觉得是一位老古董,絮絮叨叨地把中国古代的事,翻来覆去地唠叨好几遍。十年前,高晓松极力推荐他的《晚学盲言》,我买来之后,翻了几页,也就束之高阁了。

我从小喜欢历史,读了许多中国历史的书籍。思想也历经多次转变,从一开始为中国悠久的历史而自豪,读多了,觉得自秦汉起,中国历史充满了黑暗和专制。黑格尔在《法哲学原理》一书中说 “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,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。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。” 我当时深以为然,觉得中国古代的政治,无非是重复和权力斗争,无非是帝王将相愚弄百姓的各种手段施展的舞台而已。再到后来,觉得唐宋还好,明清不堪。有一阵子,发现乾隆和华盛顿竟然是一个年代的人物,更是让我耿耿于怀。

但我心里,一直有个困惑。我们这个民族,或者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,几千年来,历经各种灾难困苦,承受无数侵略迫害,文明仍然健在,思想亦可追溯到商周先秦而不断。甚至我自己,常常脱口而出的,都是孔孟之言、魏晋风骨。这样强大的生命力,不能仅仅用幸运和“无进步”来简单概括的。有一段时间,我相信,乃是无论何种艰难,总有民族的脊梁出现。而大家认同这样的文化和思想,来自于对社会底层的人性关怀。从先秦诸子,到三国英豪,从唐宋大家,到晚清三杰,孔子、庄子、墨子、诸葛亮、张巡、苏轼、辛弃疾、岳飞、曾国藩、左宗棠……,一个个鲜活的名字,一再提醒我们,无论外在如何变迁,总有人内心在坚守。

但是,这样的坚守,是如何扎根在广大人民心里的呢?除了文化,必然有政治、制度、历史沉积等多个原因。《得失》一书是一九五二年三、四月间,钱穆先生访台北,应邀作一系列演讲,以“中国历代政治得失”为题,分汉、唐、宋、明、清五代,略述各项制度的因革演变,并指陈其得失所在。最后整理付梓成书。用五个典型的中国皇朝治理,提要勾玄地依次讲述了政府组织、选举与考试、赋税制度、国防与兵制等方面,要言不繁,论述精僻。对于深入思考中国为什么是中国,有很重要的启迪。

书后有钱穆先生的生平简要,其中有一句: “卅四岁妻殁、儿殇、兄亡连遭三丧” 。不禁掩卷长叹,要何等的人,才能承受如此大的变故而依然砥砺前行?钱穆先生活到了 96 岁,86 岁时患眼疾,“不能见字,不能读书”,只好口述,夫人记录,而后口诵耳听,一字一句修改订定,《晚学盲言》终稿时已 92 岁高龄。我想,钱穆先生本人,也是我称之为“民族脊梁”的一个代表了。《晚学盲言》一书,重新翻出来敬读。

p.s. 我其实有很多钱穆先生的书,以下就是我的收藏。有时候读一本好书,胜过十本、百本一般的书籍。我慢慢学习先生的书吧。